首页 抗疫成绩抗疫事迹

分类列表

关丽:给患者希望,给战友力量

2020-09-30 11:14:37

来源: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

80后的关丽是北京中医医院最年轻的大科护士长。20多年来,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,所在护理团队荣获巾帼文明岗称号,带领团支部获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,获评“心莲家园”北京市青年文明号。

庚子除夕夜,医院发出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,关丽毫不犹豫地请缨参战,“17年前非典疫情,我们看着认识不认识的同事战斗在一线,仰望和敬佩!今天,我们要学着前辈的模样,英勇地冲在前线!”

1月27日,北京援鄂医疗队出征,关丽又多了一重身份: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,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。10名队员,大家熟悉且陌生,知道彼此的科室和姓名,但工作习惯、脾气秉性,还不了解。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、党员的带头作用,如何凝聚团队力量,关丽想了很多。

一到武汉,关丽就把学习和培训提上日程。10名队员集中在她房间里练习穿脱防护用品,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,凌晨才回到房间休息。队员刘海楠说:“每次离开时,都特不好意思。我们护士很在意私人空间的卫生和整洁。每天练习结束,关老师的房间都被搞得乱乱的。”关丽说:“看着大家在我那里练习,心里踏实。进隔离病区,做好个人防护是基础。”

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,关丽很关注队员们的情绪。吃“破五”饺子是过年的风俗,身在异乡,也要有过节的仪式感。关丽特意从超市买来速冻饺子,“咱们因陋就简,吃顿饺子,算是过年了。”看着热腾腾的饺子,队员们开心极了,年龄最小的王天骄说,真有家的感觉。

1月30日,队员们陆续进入隔离病区工作。关丽冲在最前面,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。武汉协和医院12病区是新开的病区,陆陆续续接收着新病人,护理人员也大都是从其他科室抽调过来的,护理经验相对不足。关丽承担起“教学”任务,边干边教。关丽说:“这些孩子很认真,不懂就问,一学就会,大家配合越来越默契”。

12病区里,有三分之一是重症患者,需要用呼吸面罩吸氧。41床,是一位50岁女性患者,输液、抽血后再次按呼叫器。关丽赶过去,推开门一看,糟了,吸氧面罩脱落了,患者瞬间出现了呼吸困难,口唇青紫,十分痛苦。她立刻跑过去,把呼吸面罩系好,患者痛苦的表情一点点退去,冲着关丽用力地点了点头,表示感谢。

走出病房,关丽突然打了一个寒颤,“刚才是正面为患者配戴呼吸面罩,是不是存在感染风险?”她赶紧检查口罩、护目镜的密封性,确定没问题,才放心。

第二个班时,关丽和年轻队员刘海楠一接班就赶上抢救患者。她们迅速投入工作,竭尽全力也没挽救回患者。短短几分钟,一个生命逝去了,关丽感到很无助。她把难过深深地压到心底,快速进行尸体处理。她知道海楠经验不足,嘱咐她先别上手,处理传染病患者遗体需要格外注意。看着强忍悲伤,敬业工作的关丽,海楠很感动,“我看到了什么是党员,什么叫党员冲锋在前。”

关丽的无私无畏和甘于奉献,大家看在眼里,暖在心里。在她的感召下,队员蔡卫敏、马娜、刘海楠、王天骄在武汉一线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。

2月15日,北京援鄂医疗队接到了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特级护理的任务。关丽深知护理传染性疾病气管插管患者,风险非常大。尤其是新冠肺炎患者,他们的飞沫、体液、排泄物中都存有病毒,增加了护理难度。“伙伴们,护理气管插管患者的确难度高,风险大,但我们是北京医疗队,相信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。老规矩,我第一批进特护病房,给大家探探路。”关丽边鼓励队友边制定培训计划。

走进特护病房,关丽带了一根记号笔。工作中,遇到危险的地方,就用笔标注出来。下班回来,关丽立刻在微信中分享第一次特护的经历。“今天我用红色记号笔标注的地方,一定注意,这些管路绝对不能脱落,否则患者生命有危险,大家也会有感染风险。”关丽一次次地强调着防护的安全性,她说:“别小看特护四小时。240分钟,我们几乎都和患者在同一病房,输液、抽血、翻身、吸痰、观察生命体征……护理患者的同时,一定要注意细节,做好防护。”

几个班次的特护工作下来,队员们渐渐适应了更高强度的工作,稍感轻松一些。此时,关丽的心却更加沉重了。她接到了父亲发烧的消息。很难想像,在这个特殊时期,几乎没有单独看过病的父母怎么办?她把担忧和惦记深深地藏在了心底,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当日的特护工作。回到驻地,她迫不及待地给家里打电话,得知在医院党委的帮助下,父亲已经住院治疗了,院党委书记、副书记、副院长还亲自看望了父亲。放下电话,关丽的泪水止不住地流,她说,当时心里暖暖的,这是一种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。

2月2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,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,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,而是愈挫愈勇,不断在磨难中成长、从磨难中奋起。关丽组织队员们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,队员们表示,现在正是抗疫的关键时期,绝对不松懈,坚持抗疫,一战到底!

从北京中医医院的病房到武汉协和医院的隔离病区,跨越1150公里。在驰援武汉的40多个日日夜夜中,关丽收获了很多。她相信,武汉的春天终将来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