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 同期活动- 中医药非遗技法传承日

中医药“非遗技法”传承日

2024-06-11 23:32:08

来源: 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

中医药“非遗技法”传承日

 

作为中华非遗的典型代表,中医药非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、发展好中医药非遗是坚定文化自信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。

针灸是中医药体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项目,已在2009年就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附属机构的评审。针灸不仅历史悠久,临床疗效显著,理论上自成体系,也是最早被西方世界接受和认可的中医疗法,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技艺性、演示性很强的“可见形式”。正因为“中医针灸”符合“单体”项目要求和“非遗”必备的“形式感”,才能顺利入选。中医针灸项目的申报成功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,特别对中医药的申遗工作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。

当前,中医药非遗在保护制度构建、保护名录编制、人才队伍培养、走出去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,但仍有一些需要提升的空间。例如,目前中医药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相对较少,如何进一步完善保护制度体系,加大对弱势项目的支持力度是保护工作的关键。中医药非遗要更大程度地探索医教研企机构协同创新,构建完善产业链、服务链、创新链生态。创新性发展,科技助力不可或缺,人才活力亟待激发。可以探索建设科技创新平台,激发人才创新活力,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,开展多学科、跨领域的研究。

 

中医药非遗在卫生、经济、科技、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价值,对相关价值予以挖掘和激发,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可以探索中医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,使其转化为民众能够用得上、用得好,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健康产品。寻求中医药非遗与市场经济的新结合点,用现代产业理念和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转化开发,形成一批高质量品牌。中医药非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理应更大程度地实现跨界融合。从当前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积累的经验来看,“ 旅游”“ 互联网”“ 养老”“ 康养”等备受瞩目,中医药非遗特色小镇、特色园区、文创街区、旅游度假区等综合体前景广阔。通过相关类型的跨界融合,有助于实现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,培育新业态,重塑新格局。

传播是中医药非遗保护或不可缺的,可以广泛利用现代传播手段,如网络直播、短视频、VR等;推进中医药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;引导开发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音频视频节目、电视剧、电影、专题片、动漫作品;推进活化展示,建设运行中医药非遗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、博物馆;兴建中医药非遗馆、研习所、体验基地等。同时,中医药非遗也须积极“走出去”,推进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,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和途径。

文化强国理念传承至今,深入人心,中医药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,理应受到重视与保护,将更多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,是保护其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,更是传承精华,守正创新的不二选择,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,加强力度,跟随时代,发展出更多的保护机制和保护形式,让中医药文化非遗项目真正的“活起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