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9-28 14:42:43
来源: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
“武汉战场”激战正酣,“中医力量”驰骋战场。
2020年1月27日,一支由12家医院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。北京中医医院是其中唯一一家市属中医医院,他们的到来,为武汉战疫注入了新的力量。四十多天来,他们不畏危险,共克时艰,视异乡为故乡,待患者如亲人,彰显首都首善精神,竭尽所能贡献中医力量。
杏林远志,千里驰援
“我是党员,又是中医呼吸专业的,我应该去。”
“我有23年的护龄,耐饿、耐渴、耐困,精力充沛,护理呼吸疾病患者经验丰富……”
“国家遇到这种重大疫情,真的很想冲到前线做些事情。我们科如果只能有一个人去,那也得是我。”
……
庚子年除夕夜,北京中医医院职工微信群里,闪现的不是恭贺新年的祝福与问候,而是一条条报名驰援武汉疫区的请战书。大年初三,北京中医医院援鄂10人医疗队(2名医生、8名护士)迅速集结,成立临时党支部,当天抵达武汉,定点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。
团结同心,凝聚力量
危急时刻,党员先行。关丽是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,她身先士卒,第一个走进隔离病区,第一个进入重症病房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特级护理。所有的危险操作,她都要第一个挑战,把注意事项一一总结,反复交待,为队员们的自身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
“严厉”的副队长蔡卫敏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前线,具有丰富的传染病重症患者护理经验,深知进行呼吸机护理、气管插管、抽动脉血气分析,雾化、吸痰等操作时被感染的风险非常大,因此,她对队员的防护训练近乎苛刻,一个细节有误,都要从头再来。没有一个人抱怨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,没有防护就没有救治。
同样参加过抗击非典战斗的队长陈明,这次更是第一时间请缨驰援。他深知作为队长责任和使命,大到安排班次,理论知识培训,小到为队员购买生活物资,交流谈心,陈明、关丽、蔡卫敏这三位“小家长”倾尽全力,用实际行动给所有队员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队员们迅速稳定状态,投入直面病魔的战斗中,平安、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班次的医疗护理任务。
辨证论治,厚积薄发
自古以来,中医药在抗击瘟疫的战场上,一直发挥着显著的作用。面对新冠肺炎患者,陈明不仅关注肺CT、血项检查等理化指标,更关注他们的舌苔和脉象。在重症病房,陈明不仅要与患者面对面查看舌苔,还要为他们把脉。他说:“理化检查能监测病情发展,舌苔脉象更能反映患者身体变化,对于治疗非常有意义。”
一次抢救中,患者是65岁老年女性,血氧饱和度只有75%,呼吸衰竭,意识淡漠,伴有发热。陈明团队首先采取了吸氧、解痉、补液、退热等一系列对症治疗,但患者血氧饱和度仍无明显提高。后改为经鼻高流量,尝试小剂量激素治疗。同时,陈明反复辩证,患者脉细数,舌红苔黄,是气阴两虚,脏腑有热的证像,结合患者症状,立刻给予静点益气养阴、复脉固脱和清热凉血、开窍醒脑的中药注射剂治疗。经过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后,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开始逐步升高,恢复到了95%,意识逐渐清醒了,病情趋于平稳。这次抢救,陈明清楚地意识到,救治新冠肺炎患者,中医诊疗不能丢。
最初,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没有中医科,更没有中药房。北京援鄂医疗队中只有陈明和陈腾飞两名中医医师,虽苦于有方无药,他们依然坚持详细记录患者舌苔、脉象,为中医诊疗新冠肺炎提供第一手资料。随着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效果的显现,中医治疗方案在全国各地推广,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也增加了中药汤剂治疗。服用了中药后,患者们发热时间短了,恢复快了,不由感叹北京的中医大夫真厉害!
北京中医“神护”,待患如亲
北京中医医院的护理团队不仅承担着重症患者的特护工作,还把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带到病房,减轻患者病痛,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北京中医“神护”。
护士刘海楠和王天骄是一对年轻的师徒,她们说,17年前抗击非典,我们是被保护的一代,现在我们要竭尽所能守护患者。患者开始服用中药时,看着“黑乎乎”的汤药有些质疑。她们耐心劝导服药,还嘱咐喝完药一定药小口喝热水,多喝几次,身上能微微出汗就好了。中医护理出身的她们知道,这是《伤寒论》的经典护理指导,桂枝汤证中说“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”。由于条件有限,她们便帮助患者以温水代替热粥频频饮用,有助于药力起效。几天后,“秘方”传遍整个院区,患者们连连称赞,中医护士真是不一般!
很多患者都有焦虑、烦躁、失眠的症状,严重影响治疗效果。护师刘娜看在眼里,急在心中,迅速联系北京后方寄来耳穴帖,与队员们为患者做耳穴压丸的治疗,配合上护师马娜自编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穴位按摩保健方法》,不仅缓解了患者呼吸困难、喘憋、咳嗽等症状,还调节了情绪,改善了睡眠。精神好了,呼吸也顺畅了,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她们是北京中医“神护”。
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战“疫”前线已经奋战了40多个日夜,他们知道现在正是抗疫的关键时期,丝毫不能放松,坚持抗疫,一战到底!岐黄亮剑,不胜不归!